圖片新聞
|
董紅玲 師德學習心得體會作者:董紅玲瀏覽數(shù):2次
這個月為我校的師德學習建設(shè)月,我抓住這個契機,認真學習了《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談話》、《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求是》雜志發(fā)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ān)鍵課程》、《劉勇同志撰寫文章進行學習討論的通知》、《時代楷模 黃大年》等重要文件。 根據(jù)習總書記講話, 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zhì)、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yè)。教師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yè)之一,也是最偉大、最神圣的職業(yè)之一。“兩個一百年”奮 斗目標的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是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潛在力量和后發(fā)優(yōu)勢。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增強責任意識,提高職業(yè)幸福感和榮譽感。 在大學的校園里我就想象自己站上講臺那一刻是多么的激動和神圣。參加工作以后,和學生吃住在一起,學習在一起,玩樂在一起,那時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了第一批學生身上,與他們建立了無比深厚的感情,那種感覺是后面幾屆學生無所取代的。隨著時間的流逝,自己參加工作也有十年了,學生換了一屆又一屆,自己那種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和教育情懷也有了不同得感受和認識,自己更成熟了,更能從家長和學生的角度考慮和思考問題。遇到突發(fā)事件,能盡力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清思路,理性對待。不會再像當初那般和學生們一起為了教官的離開而哭得稀里嘩啦。但感性的人總是感性的,教新學生一定會報以真誠的微笑。自己也有一些不足,從以下方面簡要總結(jié)并確定努力方向。 第一,增強理想信念。老師肩負著培養(yǎng)下一代的重要責任。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我們要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jīng)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學生們的心田、轉(zhuǎn)化為日常行為,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價值選擇能力、價值塑造能力,引領(lǐng)學生健康成長。 第二拓展學識。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tài)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zhì),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chǔ)。學生往往可以原諒老師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老師學識淺薄。“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敝R儲備不足、視野不夠,教學中必然捉襟見肘,更談不上游刃有余。 第三保持仁愛之心。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苯逃L格可以各顯身手,但愛是永恒的主題。愛心是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啟迪心 智的開始,愛心能夠滋潤澆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花。老師的愛,既包括愛崗位、愛學生,也包括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無論時代怎么變遷,都應該不忘自己的教育初心,自己的教育夢。
|